森林腦炎(forest encephalitis)是一種經蜱傳播由森林腦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急性傳染病,是蜱傳腦炎(tick-borneencephalitis)之一。臨床上以高熱、意識障礙、癱瘓、腦膜刺激征等為特征,常留后遺癥,病死率較高,感染后可獲持久免疫力。1932年,本病首先發(fā)現于俄羅斯的遠東地區(qū),春夏季發(fā)病,故也稱俄羅斯春夏腦炎(Russianspring-summer encephalitis)。我國北方林區(qū)也有本病發(fā)生,因其為森林地區(qū)*的自
然疫源性疾病,我國將其定名為森林腦炎。
[病因學] 森林腦炎病毒屬披膜病毒科黃病毒的第4亞群,為蜱傳腦炎病毒復合群中的一型。外觀呈球形顆粒,直徑約30nm,核心含單股正鏈RNA,具對稱20面體的蛋白衣殼,外披脂蛋白包膜。病毒對熱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,加熱至60℃,10min滅活,煮沸立即死亡。本病毒具有嗜神經性,從患者腦組織中可分離到,而其他臟器和體液分離陽性率較低。感染本病后,患者血清中出現血凝抑制抗體、中和抗體及補體結合抗體,其中血凝抑制抗體出現較早;補體結合抗體感染后1個月出現,4個月時達高峰,6個月后逐漸下降;病后中和抗體逐漸上升,并可長期存在。
[實驗室診斷]
1.特異性檢查
(1)病毒分離:取腦脊液、血液或腦組織做小白鼠腦內接種或以雞胚或用Vero細胞、BHK21細胞培養(yǎng)分離病毒。
(2)血清學檢查:取急性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檢測血凝抑制抗體、中和抗體,也可取患者血清或腦脊液以ELISA法檢測特異性IgM抗體。
2.非特異性檢查 血常規(guī)、腦脊液常規(guī)、腦脊液生化等。
[結果分析與判斷]
1.病毒分離 若能分離出森林腦炎病毒,即可做出特異性診斷。
2.血清學檢查 抗體效價升高4倍以上則有診斷意義;若能檢測出特異性IgM抗體,則具有早期診斷價值。
3.血常規(guī)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升高,多在(10~20)×109/L,中性粒細胞可達0.90。
4.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檢查壓力稍高,細胞數(0.05~0.5)×10
9/L,以淋巴細胞為主,糖及氯化物正常,蛋白質正?;蚵愿摺?/div>